读完这本书的感觉就像是推开了通往未来世界的一个门缝,我们从门缝里眯着眼看未来世界到底是章什么样子。但这本书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感觉作者的很多想法太天马行空了,而且也很少考虑到现实的因素,直到看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这本书是在说什么。
《必然》这本书的作者凯文凯利(KK)也是大名鼎鼎《失控》的作者,失控主要介绍的是复杂系统的非线性演变的过程,我之前也写过失控读完后的阅读笔记《失控》读书笔记
《必然》是作者对未来世界的一些畅想,这些畅想基于的就是作者提出的几个演变的原则和趋势,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作者在书里详细的介绍了每个词背后的含义。
「形成」表示互联网互联网会链接一切这个过程正在逐渐形成中,作者提到了形成最根本的驱动力并不是商业驱动,而是用户自发形成了互联网的链接,自己产生内容,也就是传统的 UGC 的时代,让每个人都始料未及的时候,用户真的会特别积极的分享自己的内容。而未来的互联网世界的形成也依赖用户大量的生产内容。
我们每个人都处在这个「形成」的过程中。在作者看来未来互联网不仅会把每个人连接起来,也会把人和物,物和物链接起来,整个世界都会变的更加数字化。这就引出了「知化」的概念。
「知化」的含义是让所有的普通事物变得更加智能化,比如鞋子、书籍等等,这些东西会提供大量的数据,让人工智能时代变的近在咫尺。作者是在 2016 年的时候写的这本书,他在书中预测的是「到了2026年,谷歌的主营产品将不再是搜索,而是人工智能。」,现在是 2023 年,以 ChatGPT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掀起了新的一波 AI 浪潮。现在看起来作者还是非常有前瞻性的。
为什么人工智能会变的近在咫尺,作者给出了他认为的原因是 ① 建立神经网络需要各进程同步运行,现在 GPU 提供的算力和运行方式能满足这种大规模同步运算的算力。② 人工智能需要的大量的数据,而现在信息大爆炸,人们的各种行为产生了海量的数据来给提供给大模型进行训练。③ 大数据需要的深度学习算法在不断的改进。
基于这些原因,人工智能会越发强大,「知化」的另外一层含义是作人工智能的思维方式可能和人类压根就不一样。
从现在直到未来百年,我们制造的人工心智都将会是为专门任务而设计,并且通常是超越我们能力的任务。我们最重要的机械产品不是某样事情比人类做得更好,而是能做人类完全做不了的事情。同理,我们最重要的思维产品也将不是比人类想得更快、更好,而是能思考人类无法思考的事情。 在作者看来未来很多人们无法理解的很多高深复杂的谜团似乎需要借助人工智能的帮助才能理解,这个观点我觉得实在是太超前了。就像我们在 ChatGPT 出现之前没有办法想象 ChatGPT 出现后的世界一样,我们现在也没有办法想象未来廉价的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同样未来世界人工智能越来越普及,KK 也在这章节里讨论了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改变。
当机器人和自动化过程包办了我们的大多数基础工作,让我们的吃、穿、住变得相对容易时,我们就会闲下来并且自问:“人的目的是什么?”工业化不仅延长了人类的寿命,还让很大一部分人认为,人类理应成为芭蕾舞演员、专职音乐家、数学家、运动员、服装设计师、瑜伽大师、同人小说作者或是拥有名片上那些独一无二的头衔。在机器的帮助下,我们才能担当这些角色。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也会从事这些工作。接下来,面对“人类应该做什么”这个问题,我们会想到更多的答案。但是机器人想回答这个问题还要等到多年以后。 我现在完全想象不出来人工智能未来会催生什么职业,但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有很多人因为 AI 失业,而一些人会在 AI 催生出来的新的职业里进行工作。
「流动」这部分的内容其实大部分已经成为我们的现实了,流动的含义指的是信息的传递方式。在互联网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获取信息都是通过一个个的分布在网络中网页页面去。现在呢,大家都在刷 Feed,比如微博信息流,抖音信息流等等,这些信息流就是作者说的流动的意思。流动意味着信息的传递更加实时,我们想要什么就能立刻获取到什么,信息无时无刻不在流动,在流信息时代也诞生了各种流媒体的格式。作者还基于流动这个概念想象了未来世界媒介可能得样子。
这章我感觉作者要表达的挺多的,从最开始流媒体的流动,最终抽象成所有内容媒介的流动,媒介的流动即产生,复制,修改,继续传播这个过程。前提是有很多人愿意,也有精力在原始媒介上修改并再次传播。
写到这儿,我觉得有必要再说下看 KK 书籍的一个心得,在看 KK 书的时候很难跟上他的节奏,有的时候看着看着就跑偏了,不知道为什么本来说着 A 怎么突然突然说着说着到 B 了,你就需要重新回过头梳理一下作者的阐述逻辑到底是什么样子,很多时候作者是想重点说 B 的,A 只是个引子。所以看 KK 的书需要很大的耐心,如果你是一目十行的读者,你看这本书会非常有挫败感。完全不知所云。
范勤奋 记录对世界的观察思考,分享一些新鲜的科技技术,关注我不迷路。 5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屏读」主要表达的是人们阅读内容的主要媒介从纸质书籍变成了是数字化书籍,由此书籍的形式会发生更多的变化,人们阅读书籍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可以共享书籍标注,评论等,其实就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微信读书里的方式。以及未来随着书籍和知识的不断被电子化,最大的世界图书馆变成可能,就有点类似维基百科的样子,书和书之间可以被创建链接,书的价值取决于它被链接的价值。
「过滤」的核心其实就是介绍人们在大量的信息面前需要获得过滤,大白话就是个性化推荐。作者描述了下自己理想当中的推荐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章节的内容让我深刻的意识到现在的各家平台的推荐算法是多么核心的一个技术啊,如果把流量看成钱的话,那推荐算法就是造富机器。
同时在信息越来越丰富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是最稀缺的,随着消费工业的发展,人们也会被大量廉价商品包围,这时候宝贵的注意力会被用在独一无二的体验上。
「重混」章节是主要是描述了动态影像可能被剪辑之后重新混合后形成新的作品的途径,同时也描述了动态影像当下的一些技术困境,即不能被检索,作者思考了一些大胆的想法,未来可能会变成现实。
「互动」章节主要是描述了未来世界我们要参与各种互动,在虚拟现实中的互动,以及在真实世界中和各种设备的互动,这些互动能让我们使用数字产品更加游刃有余。
「追踪」介绍了未来追踪人的各种方式,探讨了人们担心的追踪导致隐私泄露的问题,以及未来因为追踪产生的大量的数据,我们可能的应对方式。
「提问」描述了未来世界答案变的更加廉价,我们的知识量会增加,但我们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大部分的问题可能也都会被解答,但是真正的好问题是变的越来越稀缺。
这本书的内容其实还是挺丰富的,但是阅读难度挺高,读的过程感觉就是没办法完全吸收作者的思想内容,我觉得这可能是作者刻意为之吧,他是希望读者能够反复阅读他这本书的,在很多的想法上我并没有完全 GET 到作者的点。但是在我能 GET 到作者的地方,我觉得他真的是想的很多,很多问题想的也挺深入的。
对于那些也想要看看未来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人,我觉得这本书还是值得看看的,哪怕你并没有彻底完全的 GET 到作者的点,但是作者的很多对未来的想象也同样能激发你对未来的想象。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我在上面会分享我的日常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