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读书笔记

最近重新读异类这本书的时候还是能被书中的观点所触动,尤其是前两章关于机遇介绍的部分。这篇笔记就着书中的内容重新审视自己所看到的一些社会现象。

我觉得我自己的经历其实还是挺有说服力的,能印证一部分书中的观点。我是 12 年大学毕业,毕业之后基本上就进入了移动互联网行业做客户端工程师。当时我自己其实并没有意识到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即将井喷的行业,是已经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哥哥给我的指点,我学了一段时间后就直接进入到一家非常典型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做研发。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的面试虽然很紧张,但是面试的内容并不算难,薪资待遇水平也很不错,入职差不多就是 7K 的水平。对于一个普通二本的学生,刚毕业在北京能拿到这样的工资已经很不错,我挺知足的。

后来随着时间推移,移动互联网的火开始越刮越猛,市场对客户端工程师的需求非常旺盛,差不多到 15 年的时候,我的工资已经是入职时候的一倍多了。坦率的说,这个工资涨幅并没有同龄的很多其他工程师高。但是我也挺知足。

在 15 年年底一次回家的时候,机缘巧合在老家省会城市买了房。后面的事情大家基本上都耳熟能详了,房价在 16、17年开始疯涨,我买的那个房子差不多在 18 年就翻了一倍。

虽然现在我自己的条件依然不很好,但是经历了这两波的热潮之后,家里的条件比起刚毕业的时候已经好转了很多。这些是因为我能力强吗?并不是。仅仅是因为我运气好而已。我知道自己其实资质非常的平庸,悟性也非常一般。如果不是运气好,可能我也是被巨大的房价压力压的喘不过气的人。

用《异类》这本书的理论来说,就是赶上了时代的机遇而已,书里介绍人类有史以来最富有的75人的名单时,作者发现里面竟然有 20% 的人出自同一个国家同一代人当中。作者对此的解释是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只要你稍加思索,答案便显而易见。从1860年到1880年,美国经济正步入其历史上的转型期。此时铁路事业方兴未艾,华尔街金融业崭露头角,工业大生产的序曲正在奏响。旧时代的经济信条被打破,新时代的规则正在形成。这个表格说明,当美国经济转型时代到来的时候,你的年龄与你能否成功关系重大。 如果你出生在19世纪40年代晚期你就错过机遇了。你太年轻,以致无法把握住时代的大好机遇;而如果你出生在19世纪20年代,你的年龄就太大了,你的思想还是处在内战之前的模式。而恰恰是那短短9年间出生的人,才有幸洞察未来的潜力何在。表中的所有人无疑都具有远见卓识,而生在那个时代成了他们最特殊的机遇。 所以对于整体做互联网的的 80 后来说还是赶上了整个国家的发展的红利期,不管是房地产经济还是职业生涯。

我在一家创业公司工作的时候,当时的老板也用异类里的理论解释了移动互联网这波浪潮里创造出巨大财富的这些人为什么能够成功,可以看看这些移动互联网大佬的出生年月

字节跳动张一鸣 1983 / 美团王兴 1978 / 滴滴程维 1983 / 陌陌唐岩 1979 / 搜狗王小川 1978 / 猎豹傅盛 1978 (移动互联网最火的时候,猎豹是其中的知名的代表) …

我们再看看当移动互联网大潮来临的时候这些人的年纪,就按照 2012 年算的话,这些人就是 30 左右,这些人已经有了一些创业经历,也有一部分人有了一些传统互联网工作的履历,他们对互联网世界和商业社会有了一定的认知,也能接受新鲜的知识,所以当移动互联网大潮来临的时候,这些人敏感的觉察到了机会的到来,他们积累的能力也帮他们抓住了这次机会,进而创造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大型独角兽和上市公司。

所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觉得长者的一句话能完美的概括上面这些内容「一个人的命运既要看个人的奋斗也要参考历史进程」

对于这两年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坦率的讲,机会大门已经不像当年那样敞开,而是半掩着门。经济的发展总有周期,移动互联网的退潮,疫情的打击损失了很多机会,所以这两年大学毕业生疯狂考公是很能理解的。不像我们当年毕业那样几乎很少人去考公务员,甚至很多人觉得考公务员是没本事的表现。

再回到这本书,这本书其实就是探索人们成功的一些背后的原因。除了机遇之外,智商对人的成功其实起的作用也非常有限(这个观点非常鼓舞资质平庸的人),其实观察社会也能发现类似的例子,有的人小时候被说成很聪明的,长大后反而成就一般。成功的背后的原因其实很多,智商只是其中的一个,当然大部分成功确实是有智商门槛的,但是只要你过了智商的门槛,智商再高其实并不会对你产生那么大的作用,比如130和180的智商,差距并没有那么明显…

有的时候人们过于推崇智力的作用,但智力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别的能力也很重要比如社交能力,发散思维,想象力等等。书中第四章比较了两个智商很高的天才的成长经历和成就来进行对比(兰根 VS 奥本海默)来说明智商以外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除了社会机遇,家庭教育,作者也介绍了文化传承对孩子成功的影响,这里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 KIPP 的教育模式,本质上 KIPP 的教育方式有点类似于国内衡水中学那种军训式的读书模式。现在社会上对衡中这种读书模式其实还是争议很大,争论的焦点就是孩子究竟需要怎么样的环境,宽松愉快,还是学业紧逼。但是坦率的说,衡中模式对于普通人的孩子来说真的是改变命运的途径之一,这是客观事实。

很多时候,孩子们因为见识有限真的是不太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这种时候就是需要家长帮忙做决策,我想如果我是家长的话,也会送孩子到这种严格要求的学校中去,我自己其实本身也是在这种学校长大的,当时觉得很苦,但是现在看的话,我得说一句感谢教育,感谢父母,他们让我读到了他们能力范围内我能读到的最好的学校,也感谢我自己能够坚持下来。

相对于别的国家的孩子,亚洲孩子这种勤奋的品质对于学业来说还是挺重要,这也就是为什么 KIPP 这种教育方式要被引入美国的原因。当然我现在也感觉这种压力要是适度的,巨大的升学压力对孩子们其实也并不完全是好事,这时候反而是需要家庭提供一种缓解学校压力的方式。

这本书整体看完之后,感觉对社会上的很多事情都有了一些模模糊糊的答案,看人家成功也不能只看表面的成功,而且对平庸的自己也不能妄自菲薄,对我们成长的启示就是让我们自己变好的同时,抬头看看社会前进的方向,尽量能抓住时代的红利去做一些选择,顺应时代发展。

总之,很好的书,推荐指数 5 颗星。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我在上面会分享我的日常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