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读后感

失控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一年了,最近看到两章,第十四章<在形式的图书馆中>和第十五章<人工进化>。这两章阅读之后,感觉印象还是挺深的,反思了一下这两章节的内容其实非常深刻,感觉它是划定了人工和自然的边界的两个个章节,所以还是写点自己的想法。

  1. 这两章的核心主题是进化。作者先是介绍了一种现实不存在的图书馆,然后假定它是包罗万象的,我们要如何在里面找到我们想要的东西。通过这个思考,引出了进化的概念。我自己感觉这个图书馆的概念其实就是大自然本身,而探索的路径就是进化。

  2. 这两章节其实隐隐约约解答了我之前的一个困惑,我之前总有一种想法是,世界上的任何事儿我都能做到,比如夸张一点我想统治地球,这个事儿能做到吗?我之前的想法就是这件事儿肯定是可能的,一定是有一条路径能实现这个目的。但是如何找到这条路径,这个难度是非常难,找到这个路径的方法,除了自己不断的思考,另外一个方式就是世界上有无数个我,开始对这件事儿进行不断的尝试,尝试不好当然就挂掉了,顺利的话,可能有一个我能完成这个目标。第二种方式就是通过进化的方式,但是对于个人而言,这种实现的概率几乎是零。所以我的感受就是,有很多不可能事儿是可能能做到的,但是又是不可能做到的。

  3. 关于软件工程的思考。现在很多车企其实都推出了辅助驾驶的功能,这种辅助驾驶我理解是介于人工控制和无人驾驶的一种中间的状态,但这个功能引起了很多争议,因为它老出事儿。我个人是特别不喜欢这种驾驶的中间态,如果我自己买车,这种辅助驾驶我几乎一定不会选,因为它可能养成一种不好的驾驶习惯… 回到正题,无人驾驶真的可能实现吗?我之前就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人驾驶技术真的太智能了而且需要很精确,要写出这么智能又精确的软件,对我的认知程度而言是几乎不可能的,失控的<人工进化>章节的预言是,人们需要放弃对工程的精确的控制,给与软件下发一定的控制权才能造成这么智能的软件。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有点失控了,我觉得可能未来会出现这样的软件,但是什么时候能出现真正的无人驾驶,我觉得很难说… 如果这个无人驾驶真的能到人完全不控制车辆行驶,那这软件一定是软件工程里的圣杯了。

  4. 人类社会还是得不断从自然中学习,我前面说,这两章节就是划定了人工和自然的边界,我觉得进化可能就是人造社会和自然的最核心区别。人造的东西更讲究精确控制,但是自然却是快糙猛的大量的往上干,谁行谁上,有点像是腾讯内部的赛马机制一样,一堆人做同一件事儿,谁做成了,然后再把资源大规模投给他,我觉得这个背后的理论就是进化,是对进化的有限的应用,因为可能决策层也不能完全搞明白哪个项目能成功(决策层也不是神),于是干脆多投几个,希望总有一个能成功的,也有可能都做不成功,增加试错,进化的本质其实也就是试错。死亡淘汰掉那些没办法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淘汰掉那些商业社会生存不下去的项目。但这种事儿也只有大企业才有资源这么做,而且也需要讲究投入产出比。但是自然则是进化的鼻祖,完全没有成本,就是靠海量的生物去驱动进化的前进,在进化的力量面前,我们人类可能就是一粒尘埃。

  5. 进化是不需要太多智力的,是学习要求的最底线的智力,知道什么行什么不行就完事了。中国的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虽然有点糙但确实很有深意,这里的三个是个虚数,不一定真的是三个,如果有一万个臭皮匠,一人共享一个主意,是真的可能比诸葛亮做出更有效的决策,关键是协调这些主意。就像是书里说的蚁群算法。一堆简单算法进化出来的算法比人类社会研究出来的同等算法要更加的有效率,这不仅让人啧啧称奇。隐藏在进化背后的力量,就是巨量的尝试。

零零散散想到这些,感觉自己的理解也并不是非常到位,虽然看的非常的激动,但是自己的理解还是很粗浅,之后有时间再回过头来继续阅读体会。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我在上面会分享我的日常所思所想。